投影機作為最經(jīng)濟的大屏幕顯示設備,一直是會議室、教學及電影發(fā)燒友的首選設備。比起平板電視,投影機可以輕松得到超過100寸的畫面,尺寸上的優(yōu)勢是普通平板電視所不能比擬的;而相比超大尺寸顯示屏,投影機在購入、使用成本及安裝調(diào)試方面也保持了自身的絕對優(yōu)勢。也正因為這樣,投影機的需求近年來一直呈上升趨勢,而短期之內(nèi)也并不會達到市場飽和的狀態(tài)。
作為顯示設備,投影機所擁有的性能指標與顯示器、電視等設備類似,最主要的,無外乎亮度、對比度、分辨率等。然而在選購投影機時,很多用戶都將亮度作為選擇投影機標準的唯一要素,在資金允許的前提下,盡可能的選擇亮度高的產(chǎn)品成為了很多新手購買投影機時的標準;而賣場上的銷售人員也樂于在推薦或介紹產(chǎn)品時宣稱該投影機能夠達到多高的亮度,同時暗示用戶亮度在選擇投影機時的重要性。反觀各投影機廠商,雖然沒有刻意宣傳亮度的重要性,但也總將亮度放在了各性能指標的首位。其實,買投影不是買手電,亮度絕不應該是選擇的唯一標準,如果你不理解,請接著往下看。
我們先來說一說投影機亮度的概念是什么。亮度全稱光亮度,通常以流明為單位,用來表述單位時間內(nèi)光源輻射產(chǎn)生視覺響應強弱的能力。投影機表示光通量的國際標準單位是ANSI流明,ANSI流明是美國國家標準化協(xié)會制定的測量投影機光通量地方法,具體測定方法為:首先確定投影機與幕之間距離達到2.4米,屏幕投射尺寸為60英寸,用測光比測量屏幕“田”字形九個交叉點上的個點照度,乘以面積,得到投影畫面的9個點的亮度,并求出這9個點的平均值,即得到ANSI流明。
我們換一種略微直白些的說法再來解釋一下亮度概念吧。投影機的亮度,就是指投影燈泡輸出到屏幕上的光線強度,也就是投影圖像的明亮程度,投影機的亮度越高,說明投射到屏幕上的同尺寸畫面也就越明亮,反之,投影機亮度越低,投射到屏幕上的同尺寸畫面也就越暗淡。亮度對人眼而言最直觀的效果就是只要畫面亮度達到一定程度,人眼可以分辨出最清晰的畫面和最多的畫面細節(jié),當亮度過高或亮度過低時,畫面都會由此而失去更多細節(jié)。這就好比拍攝照片,過曝和欠曝都會影響畫面質(zhì)量,只有曝光量合適,才能表現(xiàn)出最完美的效果。投影機的成像與相機成像有一定的相似度,因此如果理解了拍照曝光的概念,也就不難理解亮度過高或過低對投影畫面的影響了。
其實從上面的解釋中,你應該已經(jīng)知道,亮度只要合適就好,過高或過低的亮度對于投影畫面而言都會有影響。而這個所謂合適的亮度,跟用戶需要使用投影機的環(huán)境密切相關,這其中我們又可以從兩方面說起。首先,用戶使用環(huán)境的大小決定了亮度的高低。用戶使用環(huán)境的大小可以決定需要投射的畫面尺寸,而對于同一臺投影機而言,畫面尺寸越大,其亮度就會越低;畫面尺寸越小,亮度就會越高。因此,當畫面尺寸根據(jù)使用空間的大小確定后,合適的亮度也就被基本確定了下來,超過這個亮度或達不到這個亮度,都會造成畫面顯示達不到要求。
另一個需要考慮的因素,是環(huán)境光對投影畫面的影響。投影機是通過燈泡發(fā)光,芯片處理,鏡頭折射等一系列步驟將畫面最終投射出來的,因此,外界光線的照射就會對投影畫面造成諸多影響。也就是說,盡管所需亮度可以根據(jù)使用環(huán)境大小確定,但也要將環(huán)境光對畫面的影響考慮到位,否則很有可能因為環(huán)境光使畫面清晰度發(fā)生變化。通常來說,使用環(huán)境比較明亮,如教室、會議室等,沒有良好的遮光措施,環(huán)境光會對畫面影響較大,因此在選擇投影機時,需要亮度較高的產(chǎn)品;而家庭用戶往往會為投影機使用環(huán)境設置較好的遮光處理,使用投影機時,沒有過多環(huán)境光的影響,因此選擇投影并不需要過高的亮度。
亮度對于一款投影機,或說對于一款顯示設備而言確實是重要性能指標之一,但絕不是區(qū)分產(chǎn)品好壞的唯一標準,它在左右用戶選擇投影機產(chǎn)品時的指標中,應該只占30%左右的比例,用戶選購時,更應該根據(jù)實際需求進行選擇,而不是一味的選擇高亮度。同時,影響投影機投射畫面質(zhì)量的因素也非常多,用戶在選購時不妨多關注一下其它方面,避免走入高亮度的誤區(qū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