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. 2017年成績單,誰“最安好”
2017年本土彩電行業(yè)的品牌位次上的變化格外值得玩味:全球市場,海信、TCL、創(chuàng)維保持行業(yè)領跑地位;冠捷+飛利浦系異軍突起;互聯網板塊,樂視意外隕落后小米乘機崛起,未來有機會進入全球前十;長虹和康佳傳統(tǒng)兩強市場格局在穩(wěn)定中有所下滑;海爾品牌經過十余年緩慢增長,已經成為第二梯隊領頭羊;黑馬夏普則成為了年度最大贏家、索尼亦異軍突起。
這種格局在數據上的表現則是,數年來外資品牌國內市場份額首次超過2成——當然,這主要得益于夏普、飛利浦和索尼三者的增長量。對此,業(yè)內人士認為,國內彩電品牌的第二梯隊已經面臨一個“洗牌”格局。
是什么導致了國內彩電市場排位座次的變化呢?核心是對產品大尺寸化趨勢的把握能力。統(tǒng)計表明,2017年雖然國內市場總規(guī)模萎縮近一成,但是,彩電總銷售面積卻增長達到8%,并帶動銷售額有超過13%的增長。即,誰更能抓住大尺寸產品,誰就更有機會“上位”:夏普、飛利浦、索尼的成績基本來自于這里。
其次,在彩電市場中,“高端”亦成為2017年的核心關注點。海信的大尺寸策略和激光電視、TCL的QLED概念、創(chuàng)維的OLED理念都代表了“高端主義”。這是這三者能夠引領行業(yè)第一陣營的原因所在。
第三個方面,彩電品牌的成長越來越依賴于綜合粉絲形象。海爾、小米的崛起就是這種代表。海爾作為本土第一家電品牌,實現了白電影響力向黑電的持續(xù)滲透。雖然海爾未能有黑馬性的技術革新或者價格戰(zhàn),但是卻穩(wěn)步攀登銷量,成為第二梯隊的領頭羊。小米則借助手機和智能產業(yè)產品的粘性粉絲,2017年成功搶奪了樂視衰退的空間,成為最大互聯網概念贏家。
綜上所述,2017年彩電業(yè)不能簡單說外資就更好過,或者貴的產品就更受歡迎。市場的選擇是綜合維度的,同時又是需要“特色特點”的。只有具有這兩方面的因素,彩電品牌才能在激烈競爭中保持既有成績。
回顧整個2017年,這一年充滿了魔幻性,擁有多個轉折式的關鍵時刻。這使得彩電的2017年必然是孕育新規(guī)律的一年。進入這一年寒冬式的產業(yè)調整,彩電行業(yè)必然會更為成熟,也將更具創(chuàng)造性。這將為未來行業(yè)格局的變化憑添變數,更增加觀察者的趣味性,以及形成彩電業(yè)品牌們的新挑戰(zhàn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