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東芝“裸眼3D+4倍全高清”電視55X3000C將進入中國市場的消息成為業(yè)界關注的新聞。東芝方面稱,此款電視分辨率最高可達3840x2160,并且提供了裸眼3D功能將革命性的改變“看3D影像必須配戴眼鏡”的定義,甚至認為這款電視將是3D發(fā)展歷程中的重要里程碑產(chǎn)品,可見東芝對于電視基于很高的期望。
東芝“裸眼3D+4倍全高清”電視55X3000C
可就是這款東芝精心打造的產(chǎn)品,卻還沒有正式上市,就受到業(yè)界媒體和專家的質疑,有一種“出師未捷身先死”的味道。
有專家表示,裸眼3D電視目前許多關鍵技術遠未成熟,相關國際技術標準也尚未制定,價格方面也貴得嚇人,同時還要面臨立體片源問題,很明顯裸眼3D電視還不具備普及條件。完美的裸眼3D電視機要真正走入家庭,目前來看至少還需要7-9年。
大多數(shù)廠商也認為,從成本和價格角度看,裸眼3D電視尺寸越大成本越高,而且成本是呈幾何級數(shù)增長:一是采用裸眼3D技術的顯示器必須是工業(yè)顯示器,制作工藝與普通的液晶顯示器有很大區(qū)別;二是3D電視的貼膜雖然制造容易,但要保證“點對點”對應貼膜卻存在很大的技術難題。
在內容方面,裸眼3D電視片源也遠比快門式3D和偏光式3D片源更難制作,首先是制作費非常高,由于要讓不同視角的觀眾都看到立體圖像,裸眼3D圖像1幀畫面的成本至少是普通圖像的8倍。另外,裸眼3D圖像的數(shù)據(jù)量是普通圖像的數(shù)倍,其對存儲設備和傳輸設備的要求也相當高。
雖然,裸眼3D電視比當前的眼睛式3D電視更有看點。但受制于技術成本等因素,目前裸眼3D技術更多的還是用于商用領域,要指望裸眼3D電視在近兩年實現(xiàn)放量增長,卻無疑于癡人說夢。在裸眼3D電視各方面均不成熟的環(huán)境下,東芝押寶裸眼3D電視,結局可想而知。
此外,東芝55X3000C電視主打4K分辨率,雖然從參數(shù)數(shù)據(jù)來看,3840x2160的分辨率看起來很顯眼,但是目前1080P全高清的片源都欠缺的年代,這種4K分辨率的片源估計更是“鳳毛麟角”,所謂4K的分辨率估計更是東芝的“大噱頭”。
東芝電視在國內市場已淪為“邊緣者”
一位資深家電媒體人士稱,自從2009年春節(jié)東芝電視在國內彩電市場出現(xiàn)“豎線門”事件之后,由于東芝公司在很長時間內都是采取沉默的態(tài)度應付。其結果遭到了更多的質疑,甚至落得被國美、蘇寧等賣場撤柜的命運,品牌形象也是一落千丈。已淪落在中國市場前十名之外,可以說已經(jīng)成為與盤古、京東方、三洋等邊緣彩電品牌其名的角色。
可就是到了今天這樣的地步,東芝還是沒有正視其在中國市場的策略。依然用海外的策略路線移植到中國,認為只要推出一些所謂“技術領先”型的產(chǎn)品,就能重新贏得消費者的芳心。
中怡康研究總監(jiān)彭煜表示,東芝中國市場的策略一直由日本方面制定,而且是“生產(chǎn)指導銷售”。這就導致品牌“曲高和寡”,研發(fā)、生產(chǎn)出來的產(chǎn)品與中國消費者“越來越遠”,技術優(yōu)勢一直沒有轉化為市場優(yōu)勢。從90年代中期到2008年,東芝給人的感覺都是“漸行漸遠”。
據(jù)悉,上世紀80年代東芝品牌在中國市場名噪一時。但從90年代中期起,東芝在中國的市場戰(zhàn)略開始出現(xiàn)問題。在彩電市場上,康佳、長虹等一批國內品牌崛起,并推行低價策略。包括東芝在內的外資彩電品牌均受到擠壓。在白電市場,2005年完成技術積累的海爾、格力、美的、志高等國內空調品牌也逐漸向高端戰(zhàn)略轉型,開始擠壓外資品牌的生存空間,東芝的空調則被邊緣化。
為了挽回品牌聲譽,在這兩年的時間里,東芝通過各種途徑試圖重新讓消費者獲得信任,一方面不斷推出新品電視,另外一方面東芝更是聯(lián)姻TCL,在2010年7月,東芝與TCL在廣東惠州成立了東芝視頻產(chǎn)品有限公司,希望借助TCL的銷售渠道能夠讓東芝電視能夠在進一步下沉到一些3~4級城市,擴大銷售網(wǎng)絡。
盡管東芝聯(lián)姻TCL希望渠道端做一些動作,但是這兩年來并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效果。品牌和銷量并沒有帶來變化,從中怡康的去年銷量排名來看,東芝就沒有進入前十。此外,TCL今年更是重啟了 “樂華”和“美樂”兩個子品牌,估計今后更是無暇估計東芝在3~4級城市的銷售網(wǎng)絡了。
權威人士分析稱:東芝電視在中國市場前景黯淡。因為以目前東芝的產(chǎn)品定位來看,東芝品牌的價格定位以及渠道優(yōu)勢是在一、二線市場,在這個市場的競爭就像搶蛋糕,所以在如此殘酷的環(huán)境下要實現(xiàn)倍數(shù)以上的復興難度太大。其次,三、四線市場是電視的重要增長點,但東芝品牌的價格定位以及渠道建設都沒有辦法匹配,所以東芝電視在中國市場依然還是處于“雞肋”者角色,很難成為主流。
還有熟悉國內彩電市場的人士表示說:“東芝要在中國市場重新開張,還要看其在品牌運營和消除豎線門的影響等執(zhí)行的效果�!钡窃谀壳半娨曔@塊蛋糕早已被海信、長虹、三星等品牌劃分殆盡的情況下,東芝未能在質量和服務方面較競爭對手有所舉措,要想有所作為,前景不是很明朗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