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5月,彩電市場贏來了一個新玩家:聯(lián)想。另據傳說今年底或者明年初,蘋果智能電視也將登陸全球市場。加上這個圈子里,自身已經是PC企業(yè)的三星、索尼、東芝、海爾、松下等巨頭,電腦和彩電的家庭爭霸戰(zhàn)已經全面升級。
面對是PC還是TV的競爭,聯(lián)想少帥楊元慶更是一語驚人:智能電視就是PC。的確,“具有全開放式平臺,搭載了操作系統(tǒng),可以由用戶自行安裝和卸載軟件、游戲等第三方服務商提供的程序,通過此類程序來不斷對彩電的功能進行擴充,并可以通過網線、無線網絡來實現(xiàn)上網沖浪,可以擴展標準接口的外設硬件、輸入設備,甚至協(xié)同更多計算設備工作”——這完全不是傳統(tǒng)彩電的特征,而是“電腦”的傳統(tǒng)工作
問題在于,我們已經擁有一臺“書房的PC”,我們還真的需要一臺“客廳的PC彩電”嗎?這個答案很簡單:“不”。正因如此,聯(lián)想新上市的是“智能電視”,而不是擁有超級大屏幕顯示器的“客廳電腦”。
然而,在得出這個結論之后,我們有不得不后悔自己的草率:智能電視要搞云計算、要做電子支付、要搞網絡購物、要玩游戲、要……智能電視增加的所有“非傳統(tǒng)”彩電功能都是“PC”的傳統(tǒng)功能:這明擺著TV要和PC搶飯碗。雖然彩電企業(yè)一再標榜,電視還是電視,而不是PC,但是功能重合的現(xiàn)象,以及智能彩電開機先運行操作系統(tǒng)的模式,已經使得人們不得不懷疑,未來還會不會有“TV”這個單詞了。
“傳統(tǒng)電腦可以做的,以前在書房完成的工作,以后智能電視都可以做”——甚至已經有人在為智能電視設計用于工作溝通的郵件和會議系統(tǒng),用于文檔處理的office和photoshop軟件,當然也少不了廣大網友細化的“QQ”。甚至,在智能平臺的對上層,芯片廠商,ARM陣營的支持者們,也在謀劃智能產品進入辦公室、成為PC那樣的基本工作搭檔。
未來無論是PC還是TV,對于跨陣營的企業(yè),都能游刃有余——這是腳踩兩只船的好處。但是,世界上還有眾多之生產彩電的廠商:對于他們PC還是TV的不同結果,則意味著不同的競爭路線,甚至命運。如果消費者接受了智能電視就是PC,客廳以后要放的是PC而不是TV的概念,那些PC背景的品牌自然會更吃香:要知道聯(lián)想在國內PC市場占有率超過46%,這可是任何一家專注于彩電的企業(yè)都沒有的實力。
未來取決于消費者的選擇。消費者的選擇則取決于應用本身。用電視網購,還是用PC來網購,那個一個更方便呢?用PC來辦公還是用電視來EMAIL,哪一個更快捷呢?對比已經形成PC應用強勢的諸多現(xiàn)實應用,恐怕只有高清電影這一項,大屏幕的彩電真正占優(yōu)勢——尤其是在彩電還沒有采用鼠標、鍵盤這樣“靈活”的輸入設備的前提下。
對于消費者做出如何在PC和TV應用中的平衡并不是難事。但是未來智能家庭的中樞神經系統(tǒng)是PC還是TV則意味著完全不同的“產業(yè)利益格局”(這個利益可能是數(shù)千億元的天文數(shù)字)。
智能家庭,所有的家電、甚至窗簾這樣的傳統(tǒng)產品都會擁有一個智能化的趨勢,都會進入家庭只能網絡系統(tǒng)。這就需要PC或者TV有一個成為家庭智能網絡的中樞、管家。而一旦誰成為了這個核心,其他的產品就必須按照這個核心提供的標準協(xié)同工作。也就是說,如果智能電視當不上老大,那么也不可能另立山頭,做客廳的土皇帝:他會成為PC的附屬品——目前,網友們從電腦下載了高清電影拿到電視上來看的應用方式,已經體現(xiàn)出電視附屬于電腦的這個性質(電視只不過是電腦的第二臺顯示器而已)——這種現(xiàn)象的出現(xiàn)源于TV更落后的網絡功能和存儲功能。
對于剛剛起步的智能電視,與PC競爭實力還相當遜色:程序、OS、cpu,每一個領域都需要突破,尤其是消費者的消費認可更是需要突破。能不能在智能家庭中爭得一席之地,關鍵不是取決于PC能走多遠,而是取決于TV能不能率先完善自身,贏得競爭的機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