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2013年4月以來,華容縣在湖南省教育廳的具體指導下,圍繞促進城鄉(xiāng)教育均衡發(fā)展目標,僅三個月就基本完成了全縣的“三通工程”建設。在落實“優(yōu)質資源班班通”過程中,現(xiàn)代中慶全自動錄播系統(tǒng)建設方案在岳陽市華容縣完小以上學校得到了全面部署,電子備課和在線教研也得以全面應用,創(chuàng)造了“華容樣本”,在湖南全省乃至全國起到了引領示范作用。
教育部科學技術司認為,教育信息化建設的“華容樣本”和教育信息化應用的“華容探索”典型經驗,對各地全面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具有重要的學習借鑒意義,于是將湖南省教育廳王柯敏廳長在全省縣域整體推進教育信息化現(xiàn)場會上的講話轉發(fā)給各省、自治區(qū)、直轄市教育廳(教委)單位等,建議結合本地實際,認真參考學習。
中慶華容錄播教室項目 實地考察中慶錄播教室
【節(jié)選】今天,我們在華容縣召開全省縣域整體推進教育信息化現(xiàn)場會,目的是通過推廣華容縣整體推進教育信息化的經驗,加快推進全省教育信息化進程。上午我們實地考察了華容縣教育信息化建設及應用情況。剛才,華容縣政府和合作企業(yè)分別介紹了做法和經驗,學校和教師代表介紹了信息化應用的心得體會,我覺得經驗寶貴、體會真切,希望同志們認真學習借鑒。下面,我講三點意見。
一、充分肯定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的明顯進展,特別是華容縣改革試點取得的顯著成效
第一,全省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的發(fā)展格局基本形成,為帶動教育現(xiàn)代化奠定了良好基礎。
第二,華容縣縣域整體推進教育信息化改革試點創(chuàng)造了“華容樣本”,在全省乃至全國起到了引領示范作用。
華容縣是全省首批教育信息化試點縣,他們實施的“企業(yè)參與縣域整體推進教育信息化”改革試點,打造了教育信息化的“華容樣本”。華容縣通過“企業(yè)參與”模式,僅用3個月時間就完成了傳統(tǒng)模式需要多年才能完成的硬件建設任務,不僅緩解了政府投入的短期資金壓力,更解決了“因技術及設備更新?lián)Q代快導致信息化過于燒錢”這一困擾政府投入的大難題,充分證明了市場作為資源配置決定性作用的優(yōu)勢。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政治局第十五次集體學習時專門強調“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,讓市場在所有能夠發(fā)揮作用的領域都充分發(fā)揮作用”,華容縣“政府主導、企業(yè)搭臺、學校唱戲、師生應用、服務驅動”的建設思路,與中央的政策要求是一致的,可以說是我省教育系統(tǒng)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一個典型案例。二是創(chuàng)新應用的廣泛性。華容縣在完成基礎設施建設后沒有止步,而是最大范圍開展了信息化教育教學的應用與創(chuàng)新。如完成了全縣教師及管理干部的全員培訓,90%的教師能夠利用在線資源開展教學活動;以建設專遞課堂、名師課堂、名校網絡課堂、翻轉課堂、空間課堂、民主課堂等“六個課堂”為重點推進了一系列課堂教學改革;全縣基本實現(xiàn)“學習空間人人通”,空間總訪問量僅三個月時間就達到70萬人次,全縣教師和學生依托空間平臺開展了廣泛的網絡教研、在線研討和空間互動,一大批新探索、新應用、新案例在空間呈現(xiàn)。可以說,華容縣不僅在建設模式上創(chuàng)造了“華容樣本”,而且正在應用模式上進行更重要的“華容探索”。三是促均提質的實效性。教育信息化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均衡和提高質量。華容縣全面開展教育信息化深度應用還不到六個月時間,但已經在促均提質上產生了實實在在的效果。如通過在14所學校建設專遞課堂,把城市的優(yōu)質資源第一時間送到了偏遠農村;如在縣進修學校附中初二年級開展物理課“翻轉課堂”實驗,實驗班在期中考試的人均成績比常規(guī)班高了18分等等。我相信,隨著信息化教學應用深入下去,華容縣教育均衡水平和教學質量將得到質的提升。
中慶專遞課堂解決方案在華容的應用 中慶應邀為華容區(qū)域云平臺授課培訓
二、進一步增強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的緊迫感
當前,推動教育信息化最大的阻礙仍然是認識和觀念問題。我們的一些局長,仍然把教育信息化當做可有可無的教學輔助手段,沒有理解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、實質內容和本質要求,嚴重影響了當地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推進力度。所以,我想跟大家談談教育信息化面臨的“時不我待”的發(fā)展形勢,希望能夠引起大家的深入思考,切實增強緊迫感。
第一,信息經濟的時代洪流時不我待。
第二,教育現(xiàn)代化的推進步伐時不我待。
第三,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迫切要求時不我待。
第四,教育信息化的發(fā)展機遇時不我待。
三、真抓實干,扎實推進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更大成效
經過幾年的探索和實踐,教育部在今年年初提出了“一個核心理念、兩個基本方針和三個層次戰(zhàn)略部署”的教育信息化發(fā)展戰(zhàn)略。一個核心理念是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,兩個基本方針是應用驅動和機制創(chuàng)新,三個層次戰(zhàn)略部署教育信息化中長期、中期和近期三個發(fā)展規(guī)劃。我的理解,這個123發(fā)展戰(zhàn)略,實際就是解決三個問題,一個理念解決發(fā)展觀念問題,兩個方針解決發(fā)展方向問題,三個部署解決發(fā)展措施問題。這是全國教育信息化持續(xù)健康快速發(fā)展的政策基點,也是當前我省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必須遵循的政策基點。
第一,更新觀念,把教育信息化發(fā)展理念統(tǒng)一到“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”上來。
第二,突出重點,把教育信息化發(fā)展方向落實到“應用驅動和機制創(chuàng)新”上來。
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不是硬件設施建設,而在于“化”,即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廣泛應用,應用程度越深,教育信息化對教育現(xiàn)代化的帶動作用就越明顯。必須始終堅持把應用作為教育信息化的切入點、著力點和核心要務,以應用來驅動教育信息化全面推進。一是以應用驅動硬件設施投入。要改變“先建后用”的傳統(tǒng)模式,確立“不求所有、但求所用、夠用就好”的硬件設施投入原則,以不斷深化應用程度來驅動硬件設施逐步更新?lián)Q代,提高硬件設施的利用效率。既避免建而不用、閑置浪費,又符合信息技術產品更新?lián)Q代快的特征,避免資金投入的不經濟。比如華容縣教育城域網的主干網帶寬建成之初只有500M,隨著教師的廣泛應用,兩個月就增加到1G,這就是應用驅動硬件設施投入的好案例。二是以應用驅動教學模式創(chuàng)新。要通過將信息技術深入應用于教學活動和教學評價中,倒逼教師和學生改變傳統(tǒng)的“教與學”模式,逐步實現(xiàn)教材多媒化、資源全球化、教學個性化、學習自主化、環(huán)境虛擬化。目前,我省一批教育信息化試點學校已經催生出翻轉課堂、虛擬課堂、3G實景課堂、微信課堂等教學新模式和泛在式、自主探究式、互動討論式、案例研習式等學習新方法,我們要及時總結和推廣。三是以應用驅動人才培養(yǎng)模式變革。要通過深度應用信息技術,構建形成學習內容更加多元、學習方式更加靈活、學習目標更加多樣的新型學習環(huán)境,有效提高學生的信息能力、創(chuàng)新能力、協(xié)作能力、適應能力,驅動人才培養(yǎng)模式從傳統(tǒng)的以“知識擁有和應用能力”為重點變革為十八大報告要求的以“社會責任感、創(chuàng)新精神、實踐能力”為重點。
第三,真抓實干,全面完成全省教育信息化中近期規(guī)劃目標任務。
同志們,現(xiàn)在距離2015年完成《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動計劃》不到一年半的時間了,雖然我們面臨很多困難,但近一年多來的實踐也給了我們取得成功的極大信心。只要我們以自信的心態(tài),振奮精神、迅速行動、精心部署,用真功夫、下大力氣,就一定能破解教育信息化這道難題,為全省加快建設教育強省、實現(xiàn)教育現(xiàn)代化做出實實在在的貢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