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已接近尾聲,今年電視業(yè)發(fā)生了什么?普通液晶電視逐漸被淘汰?LED液晶電視漸成主流?而這些對于消費者來說都已經(jīng)成為了“浮云”。
《阿凡達》的熱映,激起了消費者對3D電視的憧憬。剛剛結束的廣州亞運會部分比賽的3D試播,為3D電視內容的豐富和標準的成型推進了一步。調研數(shù)據(jù)顯示,到2014年3D電視出貨量將超過9000萬臺,市場占比驟增至41%。家電行業(yè)人士大膽預測,明年3D電視將迅速取代LED液晶電視,成為彩電市場的下一個制高點。
與此同時,無論是普通消費者還是專業(yè)人士,隨著對3D電視的關注越多、接觸的機會越多,對健康看3D也更加重視。盡管業(yè)界并沒有定論,但很多觀看過3D電視的市民表示通常在收看3D電視超過一小時后就有容易出現(xiàn)頭暈、眼脹甚至惡心等癥狀。從某門戶網(wǎng)站的3D電視健康調查結果可以看出,目前大眾普遍對3D電視的健康問題有明確的認知,而且健康因素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。這正是一邊廠商大張旗鼓地宣傳、多次降價促銷,另一邊消費者仍然對3D電視保持觀望態(tài)度的重要原因之一。3D電視的銷量要有所突破,健康化發(fā)展是必然的趨勢。
目前,市場中各個電視品牌普遍采用的均是主動快門式3D技術。對此,業(yè)內專家透露,這主要是由于相比偏振式甚至裸眼式3D,快門式3D在基本保證3D效果的前提下,技術升級的成本更低,因此也就可以更早地被推向市場。記者走訪國美、大中賣場發(fā)現(xiàn),由于健康看3D的呼聲漸起,電視廠商正相繼通過提高3D電視刷新率的方式來解決閃爍、串擾等問題,從而希望提高眼睛的觀看舒適度。但提高刷新率的方式雖然使觀看眼疲勞的程度有所緩解,但基于快門式3D工作原理本身的局限,還是無法從根本上解決3D電視的健康性問題。
提到3D技術,從品類來看,除了主動快門式3D技術之外,偏振式3D隨著一些廠商的宣傳也逐漸走進了大眾視野。據(jù)記者了解,今年5月在由總部設于美國的最權威的專業(yè)學術組織——國際信息顯示學會主辦的年度顯示頒獎典禮上,LG Display憑借全球第一款量產(chǎn)的偏振式3D液晶面板榮獲了代表最高榮譽的金獎,并開創(chuàng)了“全球3D電視時代”新局面。業(yè)內人士透露,基于對明年中國3D電視市場上升勢頭強勁的預估,LG Display的偏振式3D技術很有可能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進入中國市場。
據(jù)了解,LGD 3D液晶面板是世界首款達到量產(chǎn)的偏振式3D電視面板,觀看采用這種技術的3D液晶電視,需佩戴比較輕巧的偏振眼鏡,其3D呈現(xiàn)的方式和IMAX 3D影院呈現(xiàn)方式相同。具體說,偏振式3D成像是依靠光線有“振動方向”的原理,由液晶屏輸出垂直向偏振光和水平向偏振光兩組不同的畫面,然后通過左右不同方向的偏振鏡片觀看,再經(jīng)過大腦合成形成3D影像。相較于主動快門式技術,這種技術被冠以“被動式”之名,即佩戴的眼鏡和觀看者只需被動觀看,而不再“主動”承擔3D成像的工作,使眼睛的觀看疲勞感充分緩解,暈眩感也有所降低。同時,與偏振式3D電視配套使用的偏振眼鏡,相比必須配置電源的快門式3D眼鏡,更加輕巧、便攜,佩戴舒適度也更高。因此一旦偏振式3D技術量產(chǎn)并投入市場,被業(yè)界認為是在提高觀看舒適度和健康性上向前邁了一大步,有利于消費者更加認可3D電視,進而推動3D電視的普及。
總之,以往在快門式3D電視“獨霸”市場的時候,幾乎所有的電視廠商都動用自己的宣傳渠道大談快門式3D技術的優(yōu)點,這當然3D電視廠商利益驅動的結果。而如果更符合健康趨勢的偏振式3D技術在LG Display等廠商的推動下進入中國市場,并盡早打破快門式3D電視“一家獨大”的情況,對消費者來說無疑又增加了一種更好的選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