樂視120英寸液晶電視、海信100英寸激光影院電視,彩電市場已經正式向超大尺寸、家庭影院方向開戰(zhàn)。而液晶與激光顯示兩大技術的競爭也在彌漫著火藥味。
“大”是彩電未來的核心方向
5年前,彩電行業(yè)銷量占比第一的尺寸線還是32英寸,幾乎占據(jù)市場三成的銷量規(guī)模。而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,55英寸產品以同比翻番的成績拿下了四分之一的市場。彩電行業(yè)日益大型化的趨勢特別明顯。
研究報告指出,隨著手機、PC等媒體終端的普及,特備是近年來的3G、4G網(wǎng)絡和電腦視頻的流行,電視產品在家庭媒體終端中的統(tǒng)治地位日益瓦解。家庭和個人媒體終端,日益形成小屏(手機、平板電腦、PC)和大屏(彩電、家庭影院)兩個市場。這種行業(yè)變化,一方面成為中小尺寸彩電產品市場萎縮的根源,另一方面也促進了消費者對“大彩電”日益強勢的追逐。
消費者對大尺寸彩電的選擇,源于“感官體驗”優(yōu)勢。手機、或者電腦在媒體展示,尤其是高清視頻、高像素照片等方面,只是起到了“解決有無的問題”,不能盡享多媒體技術進步到來的觀感價值提升。而大尺寸電視,恰恰在“體驗效果”和“居家分享”兩個價值點上補充了手機和PC等平臺媒體能力的不足。某種意義上,正式多元化的媒體選擇成為“彩電向大”成長的基本土壤。
國內彩電市場從25-29英寸為主導,發(fā)展到32-37英寸為主導,用了十年時間,而從32-37英寸為主導發(fā)展到40-45英寸為主導則只用了五年時間,F(xiàn)在,即三年時間之后,50-55英寸彩電已經取得了市場主導地位,成為真正的贏家。業(yè)內專家表示,未來彩電平均消費尺寸,每年至少提升1英寸,而在較為發(fā)達的“歐美中”三大市場,這一速度還會更快。即三年左右的時間,60英寸級別將有望成為另一個尺寸黑馬。
由此可見,彩電行業(yè)不斷追求“更大”效果的過程還處于加速之中。國內彩電行業(yè)領先龍頭海信認為,大尺寸彩電和私家影院概念是彩電未來市場“體驗價值點”、“技術高地”、“需求增量點”、“廠商利潤點”等至少四個方面的統(tǒng)一點所在。
打開市場,需要真正“成熟”的產品
面對彩電行業(yè)日益大型化的趨勢,上下游廠商的爭奪從未停止。
一方面,液晶行業(yè)企業(yè)在加大更高世代線的投入。這些高世代線產品在切割大尺寸面板時具有領先優(yōu)勢。國內京東方即將開工合肥10.5代線,韓國三星在規(guī)劃11代線,深圳華星光電也在研究上馬10代以上生產線。最近,樂視推出的120英寸電視王,以及樂視去年推出的70英寸超級電視則出自夏普10代線。
另一方面,如海信等彩電企業(yè)則選擇了另一條道路,即激光顯示。激光顯示是一種以激光為光源、數(shù)字光閥芯片為核心的顯示技術。這種顯示技術被譽為黑白電視、彩電、平板電視之后的第四代顯示技術。其具有色彩好、對比度高、反應時間快,以及畫面巨大的優(yōu)勢。
在彩電向“大”的路線選擇上,海信認為市場需要的是“真正成熟”的技術。激光顯示,先于次世代平板OLED顯示技術成熟已經是行業(yè)事實。這為激光顯示在彩電“大”時代占據(jù)先機奠定了基礎。
這倒不是說液晶的超大尺寸產品存在“瑕疵”。海信認為,一項技術的真正成熟至少有兩個標志:第一是,產品關鍵技術和工藝穩(wěn)定;第二是,能夠經濟性、規(guī);墓⿷a品。大尺寸液晶電視,例如樂視的120英寸產品的“不成熟”主要表現(xiàn)在第二點上。以至于樂視自己都承認,該款產品 “不公開發(fā)售”,屬于高端定制市場的特點;更不要提49.9萬的天價是海信激光影院電視的10倍,已經徹底擋住了產品走進普通家庭的道路。
相比較而言,目前的激光電視已經做到關鍵技術工藝的穩(wěn)定和滿足大規(guī)模市場普及的供應能力。甚至有專家表示,2015年上半年激光電視等產品的銷量已經超過過去10年100英寸及以上液晶電視機的銷量總和。
輸贏消費者說了算,好的體驗才是關鍵
激光電視自2014年上市以來,呈現(xiàn)爆發(fā)性的熱銷,與超大液晶電視10年來的步履蹣跚形成了鮮明對比。這不僅是激光產品廠商熱推和產品技術真正成熟的結果,更是消費者最終選擇的結果。
好產品,體驗是關鍵,而不是靠“堆積多少高級技術”。與樂視超級液晶電視王比較,激光產品的體驗優(yōu)勢非常明顯。如價格上后者只有前者的十分之一。但是,激光電視的魅力還遠不止如此。
在色彩上,激光電視是天然的高色域電視。即便是第一代的激光電視產品,色域范圍也能超過主流液晶電視三到四成。對比度上,激光電視可以達到液晶產品靜態(tài)對比度的10倍以上,反應速度上激光電視是液晶電視的百倍。這些顯示性能優(yōu)勢決定了,激光電視必然是“更好看”的產品。
從應用角度看,激光電視還有更多的優(yōu)勢。例如采用和高檔巨幕影院一致的反射式光路成像技術,畫面柔和舒適,沒有液晶的高頻藍光和眩光污染,長期觀看視覺不適性極低。激光電視是輕量,緊湊型產品。如海信激光影院產品,主機比電腦機箱還小、屏幕雖然達到100英寸,但是卻非常輕,甚至可以卷曲攜帶。對比而言,樂視120英寸液晶電視重量高達219公斤,且巨大的體積也不能進入一般的居民樓電梯,無法在普通家庭搬運和安裝。
對于想要購買超大電視的消費者,一個最核心的消費體驗是“最佳觀看距離”。海信100英寸激光影院電視這方面的指標是最小2.5米,最大亦可到10米。這么大的范圍內都可以舒適觀看,并呈現(xiàn)優(yōu)秀的顯示效果,只有激光顯示做得到。但是,100英寸以上的液晶電視,最小觀看距離在5.5到6.5米,完全不適合普通家庭的使用。
一項科技產品的成敗,必然要由市場來檢驗。而消費者的體驗好壞就是最終的“法官裁決”。正是看到了液晶大尺寸產品在量產供給上的困難、在經濟性上的巨大落差、在最終應用體驗上的種種不可克服的不足之處,海信將激光顯示作為“彩電影院化”、“超大”彩電時代的路線圖。
業(yè)內專家認為,液晶和激光顯示未來的分工,會以100英寸上下為一個零界點,形成互為補充的格局。激光電視將在超大電視、私家影院,乃至商用和教學等其他顯示市場,創(chuàng)造出一個每年幾百萬臺、數(shù)百億元的嶄新增量市場。而簡單的用液晶來實現(xiàn)超大尺寸的產品思路,將只會淪為少數(shù)企業(yè)的嚼頭、極少部分人的差異化玩物,難以擔當起為普通百姓彩電大型化謀出路的時代重任。
這是國內海信、長虹等主流彩電企業(yè)選擇激光顯示技術,而只有極少數(shù)非主流彩電企業(yè)推出華而不實的超大尺寸液晶電視的原因所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