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使《阿凡達》在今年的奧斯卡沒收獲最具價值的獎項,但破紀錄的逾25億美元全球票房,絲毫掩蓋不了3D電影在全球的火爆勢頭。事實上,如今的3D娛樂不僅在電影上形成全面聲勢,在IPS硬屏等面板核心技術的驅使下,在平板電視領域的應用也緊鑼密鼓展開。據(jù)悉,最快在2010年五一前后,便可在國內各大家電賣場見到各大品牌的3D電視。而圍繞3D應用的世界杯、英超直播,國內3D電視劇的開播,也已成為大眾消費市場最津津樂道的話題。
讓左右眼看到不一樣的畫面
人眼之所以能看到立體景物,最重要的是左右眼間因存在距離而產(chǎn)生的“視覺位移”,簡而言之,左眼與右眼單獨收看同一畫面時存在位置上的差異,而雙眼的聚焦、大腦自身的處理機制,則在兩副畫面疊加的基礎上,營造出立體畫面所需的縱深感。因此所有3D技術研發(fā)所遵循的原則,便是讓左右眼分別看到大腦視覺疊加所需要的兩幅畫面。縱觀如今的娛樂應用市場, 3D應用主要分為“色分法”、“時分法”及“光分法”三大類。
“色分法”主要是將同一時間左、右眼收看的畫面,以顏色作區(qū)分,而觀看3D影片所需的眼鏡,則承擔了“為左、右眼分別過濾多余視覺信息”的功能。因此這類3D技術的眼鏡鏡片多半為“一紅一藍兩種三原色”,以便在畫面疊加后盡可能的與原來的色彩場景一致。
至今仍有許多電影院常用的“紅藍”3D眼鏡片
與“靠色彩分解成兩幅畫面”的“色分法”不同,“光分法”則是依照畫面收看所需要的光線傳播在振動方向上的差異,分解成為“在振動上方向互為垂直”、由偏振光組成的兩張畫面。由于畫面疊加后視覺感官更真實,“光分法”堪稱如今3D電影領域最主流的應用。
“光分法”3D技術實現(xiàn)的前提:是需要兩臺裝有偏光鏡頭的攝影機
但這一技術應用也存在明顯缺陷,“光分法”3D娛樂效果的實現(xiàn),從一開始便要倚賴兩臺分別配備不同偏光鏡的攝像機,而且觀看者在觀看角度上稍不適中,便會出現(xiàn)“重影”狀況。因此擁有更長時間、靈活自由使用需求的3D電視,并未將這一技術作為未來消費趨勢的行業(yè)標準。而一種名為“時分法”(又稱快門式)的新技術,在面板技術IPS硬屏徹底解決“畫面重影”后,越來越有望成為今后的個人3D電視消費領域的首選。